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康復之路

康復之路

康復之路

以往,人們總是避開情緒失控的人。結果,不少情緒病患者遭到社會遺棄。有些被解雇或找不到工作,有些連家人也疏遠他們。患者遇到這麼冷漠的對待,通常不敢向人求助,令問題進一步惡化。

近幾十年,醫學界潛心研究抑鬱症和躁鬱症,成績斐然。今天,眾所周知,情緒病已不再是不治之症,但患者要接受治療仍然障礙重重,為什麼呢?

辨明病徵

情緒病不是靠血液測試或照X射線就能診斷出來的,必須經過一段時間觀察當事人的行為、思維和判斷力,才能得出結果。一般來說,必須有好幾個症狀同時出現,才能確診為情緒病。然而,困難的地方是,家人和朋友不曉得,原來當事人的言行舉止已經是情緒病的症狀,正如米克洛維茨博士說:「雖然別人都同意患者的行為古怪,他們卻認為這可能是由其他因素促成的。」

此外,即使家人察覺患者的病情嚴重,但也難於說服患者接受治療。也許患者是你自己,你也可能不想延醫就診。馬克·戈爾德醫學博士寫道:「當你情緒低落時,你會相信自己的判斷,認為自己真的一無是處。你會想,像我這樣的人是沒希望的了,何必去看醫生呢?又或者你也希望看醫生,但你想,患抑鬱病畢竟是不光彩的,也是自己找來的麻煩。……又或者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反應正是抑鬱的症狀。」無論怎樣,凡患了嚴重抑鬱的人,都應該儘早儘快求醫。

誠然,人人都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不一定就是患了情緒病。但如果這種鬱悶的心情揮之不去,並持續一段長時間,例如兩個星期或更長,那又怎樣呢?要是低落的情緒妨礙了你正常的生活,令你對工作、上學或社交活動都提不起勁,那又怎樣呢?看來明智的做法是,找精神科醫生診斷治療。

如果情緒不穩是因為體內的化學物質失調,醫生可能為你處方藥物。有時候,醫生可能提議患者接受心理治療,給予病人指導怎樣疏導情緒;有時候,藥物治療結合心理治療,療效也很理想。 *其實,最重要的是,患者主動向人求助。前文提過的躁鬱症病人勒娜說:「很多事例表明,患者對自己的病又害怕,又感到羞恥。其實,真正要怕的是,你懷疑自己有問題,卻又不去尋求你極需要的幫助。」

勒娜重提她的經歷,說:「我幾乎全年都臥病在床。後來,有一天,我感到自己有點力氣,就決定去約見醫生。」勒娜證實患了躁鬱症,需要接受藥物治療。這個步驟成了她人生的轉捩點。她說:「服藥後,我的精神和情緒好轉了。但我要不時提醒自己,如果我停止服藥,所有舊患又會回來折磨我了。」

布蘭登的情況也很類似,他自小患了抑鬱症。他說:「我年少的時候,常常想到自殺,因為我覺得自己很沒用。到了30歲之後,我終於去看醫生。」布蘭登跟勒娜一樣,用藥物來治療情緒失調。此外,他也發現其他有效的方法。他說:「為了使自己完全康復,我悉心照顧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我讓自己有適當的休息,也留意飲食習慣。我還勤於閱讀聖經,使頭腦和心靈都充滿積極的思想。」

布蘭登指出,抑鬱症是一種身體疾病,而不是屬靈的病。明白這點有助於病人踏上康復之路。布蘭登憶述:「有一次,一個懷著好意的基督徒對我說,加拉太書5:22,23說喜樂是聖靈的果實,因此,我必然做了什麼妨礙聖靈的事,結果就患了抑鬱症。這番話使我更自責自罪,更鬱鬱不樂。不過,自從我求診之後,積壓在心頭的烏雲就開始消散。我舒服得多了!回想起來,要是我能早點求醫就好了。」

戰勝抑鬱

即使病人得了正確的診斷,並開始接受治療,還是可能受到情緒波動所折騰。曾患了嚴重抑鬱症的凱莉,十分感激專科醫生給她的藥物治療,緩解了她的病情。不過,凱莉發覺,旁人的支持也十分重要。起初凱莉不大願意向人求助,因為她不想成為別人的負擔。她說:「我學會不單要向人求助,還要接受別人的幫助。我終於放開懷抱,不再陷於抑鬱的深淵裡。」

凱莉是個耶和華見證人,經常到王國聚會所參加聚會,跟基督徒同工歡聚一堂。有時候,這個喜樂的場合也叫她受不了。她說:「聚會所內的燈光、晃來晃去的人影,還有陣陣的聲響,都壓得我透不過氣來。罪咎感漸漸向我襲來,我越來越悲觀鬱悶,因為我認定自己得了情緒病,完全是因為屬靈健康出了問題。」凱莉怎樣熬過來呢?她說:「我認識到,抑鬱症其實是一種疾病,是必須接受治療的。我得了這病,並不表示我對上帝或同工的愛不夠深,也不表示我屬靈方面有問題。」

前文提過的露西婭,也很感激醫生給她的精心護理。她說:「對我來說,向專業的精神科醫生求助的確非常重要,我學會怎樣駕馭起伏不定的情緒。」露西婭也強調適當休息的價值,她說:「睡眠充足有助於控制狂躁不安的情緒,要是我睡不夠,我的情緒就很高亢。即使我不能入睡,也強迫自己躺下休息,不要起床。」

另一個事例是前文提過的希拉,她發現寫日記很有幫助,能讓自己盡訴心中情。她培養了寫日記的習慣後,病情大有起色。然而,她仍然會遇上其他困難,「不知怎的,身體感到疲累時,消極的思想就會走進我的腦袋。但我學會把這些情緒排除腦後,或至少不致讓情緒失控」。

聖經予人安慰

聖經是安慰的來源,令許多「心裡多憂多慮」的人得著力量。(詩篇94:17-19,22)例如,雪兒覺得詩篇72:12,13特別振奮人心。在這段經文裡,詩篇執筆者描述上帝任命的受膏君王耶穌基督所做的事:「求救的窮人,他要解救;淒苦無助的人,他要援助。他顧惜寒微貧窮的人,拯救貧窮人的性命。」羅馬書8:38,39使徒保羅的話,也給雪兒很大的激勵。「我深信,不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執政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有能力的,是高處,是深處,是任何別的受造物,都不能隔斷上帝對我們的愛。」

伊萊恩患了躁鬱症,她認為跟上帝的關係好比生命的錨。詩篇執筆者的話給她很大的安慰:「上帝啊,破碎傷痛的心,你必不輕看。」(詩篇51:17)伊萊恩說:「當我知道仁愛的天父耶和華了解我的苦況,我真的很安慰。在禱告裡親近上帝大大強化我,特別在焦躁不安、鬱鬱寡歡的時候。」

以上的事例表明,情緒失調的人困難重重,情況獨特。即使這樣,雪兒和伊萊恩發現,向上帝禱告並全心信賴他,再配合適當的治療,大大改善了她們的生活。然而,家人和朋友可以怎樣扶持患了躁鬱症或抑鬱症的病人呢?

[腳注]

^ 8段 《警醒!》並不推薦任何療法。基督徒必須肯定,他們所接受的療法並沒有跟聖經的原則抵觸。

[第10頁的精選語句]

「自從我求診之後,積壓在心頭的烏雲就開始消散。我舒服得多了!」——布蘭登

[第9頁的附欄]

一個患者家屬的經歷

「露西婭未患病之前,是個見識獨到的人。她對許多人的生活都起了鼓舞作用。今天,當我妻子情緒穩定時,許多探望過她的人,都被她的親切熱誠所感動。可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露西婭的實況。她的情緒時常波動得很厲害,一時抑鬱,一時躁狂。這都是躁鬱症患者的症狀。過去四年,妻子受盡這種疾病的折磨。

「躁鬱症發作時,露西婭思潮洶湧,精力異常旺盛,往往夜半醒來,一點鐘、兩點鐘、三點鐘,醒後就無法入睡。她對生活瑣事反應強烈,胡亂花錢。發病時,露西婭天不怕地不怕,認為自己在身體上、精神上或其他方面都不會受到傷害。所以她會做出一些危害生命的事來,而這種衝動情緒往往導致自殺的行為。躁狂過後,露西婭就會很抑鬱,跟先前的躁狂程度相若。

「自露西婭患病以來,我們的生活經歷了重大改變。雖然她一直接受治療,我們知道,今天能辦到的,跟以往辦到的或將來能辦的,是不一樣的了。一切都視乎情況變化而定。不知不覺間,我適應了生活的轉變,萬沒料到原來自己竟然可以應付得來。」——馬里奧

[第11頁的附欄或圖片]

接受藥物治療

有些人認為,接受藥物治療是弱者的表現。但請從這個角度看看:要是一個糖尿病患者必須接受適當的治療,也許要注射胰島素,這表示病人是個弱者嗎?絕不是!這種療法其實是平衡體內的分泌,使患者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健康。

同樣地,抑鬱症和躁鬱症患者也須要接受藥物治療。有些患者接受了心理輔導後,雖然對疾病的認識多了,但問題不是就此解決。如果抑鬱情緒是由體內化學物質失調所致,那麼光是接受輔導,患者不會不藥而癒。史蒂文是個躁鬱症患者,說:「醫生向我解釋,心理輔導好比教導人學習駕駛,任憑你花多少時間向他講解,如果他的車子沒有駕駛盤,沒有制動器,他所學的全不管用。所以,光 靠心理輔導來幫助抑鬱症患者,療效不會顯著。第一步很重要,就是先平衡腦部的化學物質。」

[第10頁的圖片]

聖經是安慰的來源,令許多思想消極的人得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