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效法耶穌,安慰喪親的人

效法耶穌,安慰喪親的人

效法耶穌,安慰喪親的人

住在伯大尼的拉撒路病得很重,他的姐妹馬大和馬利亞派人去把這件事告訴他們的好朋友耶穌。可是,拉撒路最後還是死了,遺體被人安放在墳墓裡。許多親友和鄰居到了馬大和馬利亞家裡「安慰她們」。(約翰福音11:19)後來,耶穌終於來到伯大尼看望他的好朋友。我們仔細留意耶穌在那個場合的所言所行,就能學會怎樣安慰那些喪親的人。

你的出現很重要

耶穌要走大約兩天的路,才能到達伯大尼,途中他要渡過約旦河,到了耶利哥後還要走一段又陡峭又彎曲的山路。耶穌還沒有進村,馬大就趕忙去迎接他。過了一會兒,馬利亞聽見耶穌來了,也急忙前去見他。(約翰福音10:40-42;11:6,17-20,28,29)耶穌的出現,必定令這對悲傷的姐妹感到很安慰。

我們的出現也能為喪親的人帶來安慰。斯科特和莉迪婭的兒子特奧在六歲時遇上意外,不幸喪生。這對夫婦憶述:「我們很需要親友的支持。雖然當時已經是三更半夜,他們還是馬上趕到醫院來。」親友說了什麼話去安慰他們呢?「那一刻,我們需要的不是什麼安慰的話。家人和朋友來到我們身邊,這證明他們關心我們。那已經很足夠了。」

聖經說,耶穌看見人們為拉撒路的死而哭泣,他自己也「心裡悲嘆」,「不禁掉下淚來」。(約翰福音11:33-35,38)耶穌並不認為在別人面前淌淚有失男子氣概。對於喪親的人的悲痛,耶穌感同身受。這讓我們學到什麼?我們探望那些喪失親者的人時,「和哭泣的人一同哭泣」並不是什麼失禮的事。(羅馬書12:15)另一方面,我們也不用勉強喪親的人哭出來,因為有些人不大喜歡在別人面前哭。

留心聆聽,表現體恤

耶穌也許早就想到可以說些什麼話去鼓勵馬大和馬利亞,但看來他寧願讓她們先說話,然後自己才開口。(約翰福音11:20,21,32)他跟馬大交談時,問了馬大一個問題,然後留心聽她怎麼說。(約翰福音11:25-27

我們留心聆聽喪親的人說話,對方就會看出我們真的關心他,這會令他感到很舒服。我們可以問對方一些問題,鼓勵他說說自己的感覺。可是,我們也要適可而止,如果對方想靜一靜,就千萬別強迫他說話,因為他當時可能很累,想休息一下。

喪親的人也許會因為太傷心而不能理智地思考。他們可能會重複地說類似的話,甚至會向你發泄情緒。就拿馬大和馬利亞為例,她們都先後對耶穌這樣說:「主啊,要是你早在這裡,我的兄弟就不會死了。」(約翰福音11:21,32)耶穌有什麼反應呢?他很憐恤她們,並一直耐心地聽她們說話。耶穌本可以告訴她們應該怎樣想才對,但他沒有這樣做。毫無疑問,耶穌很了解她們內心的痛苦。

你探望喪親的人時,不知道怎樣打開話匣子嗎?你不妨這樣說:「我們聊一聊好嗎?你現在覺得怎麼樣?」對方開始說話時,你應該全神貫注地聆聽,留心他說的內容,同時也要看著對方,並盡力理解他的感受。

要了解喪親的人的感覺一點也不容易。莉迪婭說:「我們的需要改變了。有時候,我們會在親友面前不停地哭,完全控制不了自己。我們很需要他們的諒解和安慰,而他們也很盡力理解我們的感覺。」

在這方面耶穌做得非常好。他知道人人都有「自己的憂患、痛苦」。(歷代志下6:29)因此,他安慰馬大和馬利亞的方式有所不同。由於馬大繼續說話,所以耶穌跟她交談,可是馬利亞見到耶穌後一直在哭,於是耶穌沒有跟她說什麼。(約翰福音11:20-28,32-35)我們從中學到什麼?我們學到,在跟喪親的人交談時,最好讓對方做主導。你耐心聆聽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就已經能夠安慰他們了。

說什麼話才好?

雖然馬大和馬利亞對耶穌說「要是你早在這裡……,但耶穌並沒有生氣,也沒有說什麼「其實你們也有責任」或類似的話,他反而安慰馬大說:「你的兄弟一定復活。」(約翰福音11:23)這句話雖然很短,但能鼓勵馬大展望未來,使她記得弟弟是有希望的。

我們對喪親的人說話時,只要態度真誠,語氣積極,那麼就算話說得不多,也能發揮很大的作用。安慰的話可以親口說,也可以寫下來。把慰問的言語寫在信紙上或卡片中,收到的人就可以反覆閱讀,即使事隔一段日子,他們仍能從中得著安慰。凱絲在丈夫鮑勃去世九個月後,把收到的慰問卡全部再讀一遍。她說:「我發現,第二次讀這些慰問卡的時候,我得到的幫助比當初還要大。這次我才真正從親友的話得到安慰。」

如果你想寫幾句話安慰一個痛失親者的人,可以寫什麼呢?不妨寫一些關於死者的事,例如你跟他一起經歷過的某件事,或者他的一個美好特質。凱絲說:「親友們在慰問卡中稱讚鮑勃和他的為人,他們寫的東西有時令我會心微笑,有時令我流下淚來。他們還寫了一些關於鮑勃的趣事,使我忍不住咯咯地笑起來,也使我想起跟丈夫一起時的開心日子。有些慰問卡我現在還是很喜歡拿出來讀,那些卡裡面大都寫了聖經經文。」

伸出援手

耶穌為了幫助拉撒路一家而做的事,是我們做不到的,那就是復活拉撒路。(約翰福音11:43,44)不過,我們可以做一些我們做得來的事,比如幫忙做飯、為前來探望的親友安排住宿、洗衣服、照顧年幼的孩子、做跑腿和提供接送服務。這些事看似普通,卻能反映出真愛,喪親的人肯定會十分感激。

痛失親者的人有時需要一個人靜一靜,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你仍可以主動跟他們保持聯繫。一個失去了孩子的母親說:「你不可以說,到了某一天你就不會再傷心,或者心情就會好過來。」對喪親的人來說,有些日子是比較特別的,例如跟死去配偶的結婚紀念日或死者去世的日子。每年到了這些日子,喪親的人也許會特別難受。有些親友會記住這些重要的日子,並在當天撥出時間陪伴那個喪親的人。如果你也這樣做,就能給喪親的人很大幫助。(箴言17:17

耶穌安慰喪親的人的另一個方法,就是向他們指出死人的希望。是什麼希望呢?他對門徒說:「我們的朋友拉撒路睡了,現在我要去叫醒他。」(約翰福音11:11)耶穌的話讓門徒知道,死人將來必定復活。他問馬大:「你相信這件事嗎?」馬大回答說:「主啊,我相信。」(約翰福音11:24-27

你也相信耶穌將來會復活死人嗎?何不把這件事告訴喪親的人呢?此外,也要做一些事去幫助他們。你的言詞和行動,肯定能讓痛失親者的人得到安慰。(約翰一書3:18

[第9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比利阿

約旦河

耶利哥

伯大尼

鹽海

耶路撒冷

撒馬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