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從山裡能挖出銅來」

「從山裡能挖出銅來」

一支考古隊走遍猶大曠野的峽谷和山洞,來到納哈爾·米什馬爾一個位於陡峭懸崖上的洞穴。他們能不能發現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比如古代文物或像死海古卷那樣的聖經古抄本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裡竟然有一個寶藏。後來,人們把這裡稱為納哈爾·米什馬爾寶庫。

1961年3月,考古人員在上述洞穴的岩石縫裡,找到一批用蘆葦蓆裹著的物件,總共400多件。當中大部分都是銅製物品,包括王冠、權杖頭、工具,還有棍棒等武器。聖經讀者無疑會對這項發現感興趣,因為聖經的創世記4:22曾提及,「杜巴該隱是打造各樣銅鐵器具的」。

這些物品的來歷,至今仍是個謎。不過,從這個寶藏我們可以知道,很久以前在聖經提到的地區,人們已經懂得採銅、煉銅和鑄造銅器。

應許之地的銅礦遺址

以色列人準備進入應許之地時,摩西告訴他們:「從[那地的]山裡能挖出銅來。」(申命記8:7-9)考古學家在以色列和約旦的不同地方,例如費蘭、提姆納和克巴特·恩-納哈斯,發現了不少古代的銅礦和煉銅場遺址。這些發現顯示了什麼呢?

人們在費蘭和提姆納開採銅礦起碼有兩千年之久,在這一帶留下了很多礦坑。今天,這裡到處都可以找到帶有綠色斑點的含銅的石頭。古代的礦工會用石製工具開採含銅的岩石表層,這是十分費時費力的工作。當岩石表層的銅開採完了,礦工就用金屬工具在洞穴或地下繼續挖掘,開鑿出很深的礦井和地道。聖經的約伯記描述了這一類的採礦活動。(約伯記28:2-11)開礦是非常艱苦的。公元3世紀到5世紀,羅馬政府會把一些最邪惡的罪犯和其他囚犯送到費蘭的銅礦服刑。

在克巴特·恩-納哈斯(意思是「銅的廢墟」),有大堆大堆的礦渣遺留下來,顯然這裡曾有大規模的煉銅活動。學者認為,人們是從附近一帶,例如費蘭和提姆納的礦場,把礦石運到這裡來的。銅要在大約攝氏1200度(華氏2200度)的高溫中經過8到10個小時,才能跟礦石分開。煉銅的人會用吹管和腳踏風箱來提升熔爐的溫度。一般而言,5公斤(11磅)的礦石能夠出產大約1公斤(2磅)的銅錠,然後鑄成不同的器具。

古代以色列的銅器

在西奈山,耶和華上帝指定以色列人要用銅這種可以在當地找到的金屬來建造聖幕的器具。(出埃及記27章)後來,以色列人建造耶路撒冷的聖殿時,也使用了這種閃閃發光的金屬。以色列人到埃及之前可能已經懂得冶金,也可能是在埃及時學會的。離開埃及後不久,他們已經有能力打造牛犢像,也能夠打造聖幕的各樣銅器,比如鍋、鏟、叉、大盆和煎鍋。(出埃及記32:4

以色列人在曠野期間,來到盛產銅的普嫩(很可能是現在的費蘭)附近。在那裡,他們抱怨嗎哪難吃,又埋怨沒有水喝,於是耶和華懲罰他們,讓毒蛇在他們當中出沒,咬死了很多人。後來以色列人悔改了,摩西為他們求情,耶和華就吩咐摩西造一條銅蛇,把銅蛇掛在柱子上。聖經記載:「凡被蛇咬傷的人,只要望望銅蛇,就都活下去。」(民數記21:4-10;33:43

所羅門王時代的銅器

耶路撒冷的聖殿裡有許多東西都是用銅造的

所羅門王使用大量的銅來製造聖殿裡的東西,這些銅大部分是他父親大衛從敘利亞帶回來的戰利品。(歷代志上18:6-8)聖殿裡有一個給祭司洗濯用的銅海,這個大盆可盛水6萬6000升(1萬7500加侖),很可能重達27噸(30美噸)。(列王紀上7:23-26,44-46)聖殿入口有兩根很大的銅柱,柱子中空,高8米(26英尺),直徑約為1.7米(5.6英尺),柱壁厚約7.5厘米(3英寸),柱頭高2.2米(7.3英尺)。(列王紀上7:15,16;歷代志下4:17)不難想像,光是用來製造這幾樣東西的銅,已經數量驚人了。

古代以色列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使用銅器。例如,聖經說當時有銅造的武器、腳鐐、樂器和門。(撒母耳記上17:5,6;列王紀下25:7;歷代志上15:19;詩篇107:16)耶穌曾提及銅錢,使徒保羅也提及一個叫亞歷山大的銅匠。(馬太福音10:9;提摩太後書4:14

關於古代的以色列人怎麼會有那麼多銅,以及納哈爾·米什馬爾洞穴中的銅器的來歷,至今仍是未解之謎,有待考古學家和歷史家去破解。不過,事實表明聖經說得一點沒錯,上帝賜給以色列人的確實是一塊「從山裡能挖出銅來」的美地。(申命記8:7-9